访我院本科生何勇礼和刘振兴

创建于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作者 : 物理学院综合办 浏览量 :

             

 

日前,物电院2012级本科生何勇礼和2014级本科生刘振兴在光学顶级杂志《Optics Letters 》上发表了题为 “Higher-order laser mode converters with dielectric metasurfaces”(基于电介质超表面的高阶激光模式转换器)的学术论文。《Optics Letters》是美国光学学会(OSA)于1977年创办的物理-光学科学期刊,涉及的研究领域覆盖光学科学各个领域,目前影响因子为3.292。如此“傲人”的成绩是怎样取得的?这两位学长有着怎样的学习和研究秘诀等等,都成了我要急于采访到他们的理由。
选择了 便要走下去
本科生在《Optics Letters》这样的光学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在物电院还是第一次,以前只有博士生在该期刊发表过文章。如今本科生也能发表这样高级别的论文,这还得提及2015年3月物电院启动实施的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计划,这项计划着重于本科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严格实行教师与本科生进行双向选择,建立团队;研究生与本科生一对一辅导计划,跟随科研能力提升计划进行辅导学习;组织和提倡学生参加各类实践创新大赛,增强学生实战比赛能力;以及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走访,通过参观生产流程、生产工艺,借鉴生产技术、管理技能等、提高专业知识能力等。
得益于该计划的支持,本科生们能够提前进入实验室,接受科研学术氛围的熏陶,培养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提升计划为广大本科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创新平台,第一批列出课题40余项,吸收200余名本科学生加入到老师的研究项目中,何勇礼和刘振兴就是2015年3月份进入自旋光子学实验室的。进入实验室后,他们在罗海陆副教授的指导下,开展激光模式转换器的研究。在实验室师兄师姐的帮助下,他们逐步掌握了实验操作技巧和常用科研软件,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出色地完成了模式转换器的研究工作。
一开始,何勇礼和刘振兴俩人都是抱着试试的态度进入了罗海陆副教授的团队。“当时院长开展了此项计划的动员大会,他说,你可以进去认真做事,当然,你也可以选择进去打打酱油,提前体验一下实验室的生活。”因为这番话,他们才下定决心进入这项计划的。
 他们从2014年进入实验室,2015年3月开始准备这项实验和论文,一直到九月初投稿,花费了近半年时间。为了能将实验做得更精确,论文写得更好,他们俩放弃了暑假外出游玩的机会,一直待在实验室,仅仅在最后一周回了趟家。对此,刘振兴说到:“当我还不懂这个知识时,求知的欲望便一直浮在我的脑海中,自然也就不觉得待在实验室是无聊和苦闷的。”
 不仅如此,据何勇礼和刘振兴描述,这个团队一开始是有十来个本科生,在这期间,大概有七八个没来过,经常去的也就三四个人,但一直坚持到最后的只有他们两个人。“既然你选择进入这里,那么你便要认真做事,坚持把它做完,做好。这是你对待一件事最根本的态度。”
不懂  就去学
 《Optics Letters》是美国光学学会(OSA)于1977年创办的物理-光学科学期刊,涉及的研究领域覆盖光学科学各个领域,2013年影响因子上升为3.179,影响因子现为3.292。若要在这本杂志上发表论文,作者不仅要有很强的科研实践能力,还要有较好的文字撰写能力,是大学生得到自我锻炼、自我提升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对此,他们不仅要反复做实验,还要不停地修改论文。
 何勇礼和刘振兴都是物电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身专业和他们这次所研究的自旋光子学几乎是没有什么关系的,所以在这个项目中所需要的很多知识他们都接触甚少。那他们又是如何来为自己“充电”的呢?“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会去罗老师的课上旁听来补充这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老师也会推荐这方面的书籍让我们在课后阅读。”何勇礼说道。“老师在安排任务时讲的都比较细致,而且如果我们有软件或者画图不会的话可以去请教老师或者师兄师姐,他们都会很耐心地帮你解答。”刘振兴接着补充道。
 除此之外,最让他们感到烦躁的还是论文。这篇论文不仅必须用英文来写,而且还得画图。据描述,在何勇礼完成初稿之后,论文大大小小被改了上百次。其中大处有十多次,小处上百次。而刘振兴则承担了很大一部分修改论文的重任。二人相互合作,加上老师和师兄师姐的帮助,于九月初顺利完成了论文并成功在美国杂志上发表。
充实生活   面向未来
 生活本来很平淡,但要看你怎样来对待它。据悉,实验开始之后,他们每次都是利用课余时间来做,从来不会因做实验而翘课,更不会因此而耽误自己的学业。在漫长的暑假生活中,使大多数人选择了放弃与离开,只要他俩还在这里默默耕耘。当被问到他们是怎样下定决心留下来时,何勇礼回答到“这个根本不需要下什么决心,你放假回去也是虚度光阴,为什么不选择留在这里继续我们的研究呢?况且已经决定要做了,那就要做下去直至结束。”不禁感到丝丝惭愧,他们不会觉得累,是因为他们视这个为理所当然,而我们中的有些人总是在积极报名,但做到最后总是在嫌累怕麻烦,所以也就从来不去认真负责的去做一件事,也就会导致自己的一事无成。
 当然,他们也不是无时无刻都在实验室。他们经常和导师还有师兄师姐一起去打篮球,不仅锻炼了身体,自己的身心也得到了放松。说到这里,刘振兴还爆料说:“学长打篮球很厉害的,还盖过罗老师的帽嘞。”而且他俩都有丰富的课余生活。何勇礼喜欢和朋友一起跑步、打球,而且还擅长弹吉他。刘振兴则更喜欢打篮球和羽毛球,有时间的话还喜欢去看电影。
 现如今,何勇礼已经被保研南京大学,刘振兴则获得了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省赛区二等奖,并开始了他新的科研征程。就如刘振兴说的那样“只有你经历过,你才会懂得科研,继而才能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清晰的把握。”他们两人告诉我们:选择了,就要负责任地坚持下去。当你坚持下去了,你便会发现自己的价值所在。
 

转载湖南大学新闻网

访我院本科生何勇礼和刘振兴

2015-12-30

作者:

浏览量:

             

 

日前,物电院2012级本科生何勇礼和2014级本科生刘振兴在光学顶级杂志《Optics Letters 》上发表了题为 “Higher-order laser mode converters with dielectric metasurfaces”(基于电介质超表面的高阶激光模式转换器)的学术论文。《Optics Letters》是美国光学学会(OSA)于1977年创办的物理-光学科学期刊,涉及的研究领域覆盖光学科学各个领域,目前影响因子为3.292。如此“傲人”的成绩是怎样取得的?这两位学长有着怎样的学习和研究秘诀等等,都成了我要急于采访到他们的理由。
选择了 便要走下去
本科生在《Optics Letters》这样的光学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在物电院还是第一次,以前只有博士生在该期刊发表过文章。如今本科生也能发表这样高级别的论文,这还得提及2015年3月物电院启动实施的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计划,这项计划着重于本科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严格实行教师与本科生进行双向选择,建立团队;研究生与本科生一对一辅导计划,跟随科研能力提升计划进行辅导学习;组织和提倡学生参加各类实践创新大赛,增强学生实战比赛能力;以及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走访,通过参观生产流程、生产工艺,借鉴生产技术、管理技能等、提高专业知识能力等。
得益于该计划的支持,本科生们能够提前进入实验室,接受科研学术氛围的熏陶,培养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提升计划为广大本科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创新平台,第一批列出课题40余项,吸收200余名本科学生加入到老师的研究项目中,何勇礼和刘振兴就是2015年3月份进入自旋光子学实验室的。进入实验室后,他们在罗海陆副教授的指导下,开展激光模式转换器的研究。在实验室师兄师姐的帮助下,他们逐步掌握了实验操作技巧和常用科研软件,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出色地完成了模式转换器的研究工作。
一开始,何勇礼和刘振兴俩人都是抱着试试的态度进入了罗海陆副教授的团队。“当时院长开展了此项计划的动员大会,他说,你可以进去认真做事,当然,你也可以选择进去打打酱油,提前体验一下实验室的生活。”因为这番话,他们才下定决心进入这项计划的。
 他们从2014年进入实验室,2015年3月开始准备这项实验和论文,一直到九月初投稿,花费了近半年时间。为了能将实验做得更精确,论文写得更好,他们俩放弃了暑假外出游玩的机会,一直待在实验室,仅仅在最后一周回了趟家。对此,刘振兴说到:“当我还不懂这个知识时,求知的欲望便一直浮在我的脑海中,自然也就不觉得待在实验室是无聊和苦闷的。”
 不仅如此,据何勇礼和刘振兴描述,这个团队一开始是有十来个本科生,在这期间,大概有七八个没来过,经常去的也就三四个人,但一直坚持到最后的只有他们两个人。“既然你选择进入这里,那么你便要认真做事,坚持把它做完,做好。这是你对待一件事最根本的态度。”
不懂  就去学
 《Optics Letters》是美国光学学会(OSA)于1977年创办的物理-光学科学期刊,涉及的研究领域覆盖光学科学各个领域,2013年影响因子上升为3.179,影响因子现为3.292。若要在这本杂志上发表论文,作者不仅要有很强的科研实践能力,还要有较好的文字撰写能力,是大学生得到自我锻炼、自我提升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对此,他们不仅要反复做实验,还要不停地修改论文。
 何勇礼和刘振兴都是物电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身专业和他们这次所研究的自旋光子学几乎是没有什么关系的,所以在这个项目中所需要的很多知识他们都接触甚少。那他们又是如何来为自己“充电”的呢?“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会去罗老师的课上旁听来补充这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老师也会推荐这方面的书籍让我们在课后阅读。”何勇礼说道。“老师在安排任务时讲的都比较细致,而且如果我们有软件或者画图不会的话可以去请教老师或者师兄师姐,他们都会很耐心地帮你解答。”刘振兴接着补充道。
 除此之外,最让他们感到烦躁的还是论文。这篇论文不仅必须用英文来写,而且还得画图。据描述,在何勇礼完成初稿之后,论文大大小小被改了上百次。其中大处有十多次,小处上百次。而刘振兴则承担了很大一部分修改论文的重任。二人相互合作,加上老师和师兄师姐的帮助,于九月初顺利完成了论文并成功在美国杂志上发表。
充实生活   面向未来
 生活本来很平淡,但要看你怎样来对待它。据悉,实验开始之后,他们每次都是利用课余时间来做,从来不会因做实验而翘课,更不会因此而耽误自己的学业。在漫长的暑假生活中,使大多数人选择了放弃与离开,只要他俩还在这里默默耕耘。当被问到他们是怎样下定决心留下来时,何勇礼回答到“这个根本不需要下什么决心,你放假回去也是虚度光阴,为什么不选择留在这里继续我们的研究呢?况且已经决定要做了,那就要做下去直至结束。”不禁感到丝丝惭愧,他们不会觉得累,是因为他们视这个为理所当然,而我们中的有些人总是在积极报名,但做到最后总是在嫌累怕麻烦,所以也就从来不去认真负责的去做一件事,也就会导致自己的一事无成。
 当然,他们也不是无时无刻都在实验室。他们经常和导师还有师兄师姐一起去打篮球,不仅锻炼了身体,自己的身心也得到了放松。说到这里,刘振兴还爆料说:“学长打篮球很厉害的,还盖过罗老师的帽嘞。”而且他俩都有丰富的课余生活。何勇礼喜欢和朋友一起跑步、打球,而且还擅长弹吉他。刘振兴则更喜欢打篮球和羽毛球,有时间的话还喜欢去看电影。
 现如今,何勇礼已经被保研南京大学,刘振兴则获得了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省赛区二等奖,并开始了他新的科研征程。就如刘振兴说的那样“只有你经历过,你才会懂得科研,继而才能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清晰的把握。”他们两人告诉我们:选择了,就要负责任地坚持下去。当你坚持下去了,你便会发现自己的价值所在。
 

转载湖南大学新闻网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湖南大学南校区

邮政编码: 410082

行政办公室:0731-88822332

学生工作办:0731-88821986

教学科研办:0731-888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