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计划取得丰硕成果

创建于2015年11月23日 星期一作者 : 物理学院综合办 浏览量 :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背景下,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引起了高度的关注和重视,为了积极推进本科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2015年3月,物电院启动实施 “优秀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计划”,第一批列出课题40余项,吸收200余名本科学生加入到老师的研究项目中。

在此项计划开展实施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本科生已发表12篇论文,其中4篇SCI二区论文。2012级何勇礼、2014级刘振兴的学术论文《Higher order laser mode converters with dielectric metasurfaces》被光学顶级杂志《Optics Letters》(影响因子为3.292刊物录稿同时,何勇礼的另一篇论文 《Realization of spin-dependent splitting with arbitrary intensity patterns based on all-dielectric metasurfaces》则在美国《Applied Physics Letters 》上见刊。其余同学的论文也都在《光学学报》、《Optics Express》等著名刊物发表。

据悉,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计划着重于本科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严格实行教师与本科生进行双向选择,建立团队;研究生与本科生一对一辅导计划,跟随科研能力提升计划进行辅导学习;组织和提倡学生参加各类实践创新大赛,增强学生实战比赛能力;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走访,通过参观生产流程、生产工艺,借鉴生产技术、管理技能等,提高专业知识能力。参加该计划的本科生通过定期参加学术汇报组会、与导师、研究生博士生等交流、动手做实验等方式加入到课题组的研究之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计划是一项致力于提升学生科研能力的措施,是一条让学生获取创新精神和创造精神的途径,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热情和创作灵感。作为物电院的重点工作,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计划拉近了科研与本科生的距离,激励同学们在能力范围之内,发挥专业优势,尝试着进行学术研究。同时,学院的政策与资金支持,为提高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更优秀的科研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让创新创业蔚然成风。

(周晨怡 杨伟峰 供稿)

同学,院长喊你到实验室来一下(转载自微信公众号iScience)

近日听说有物电院的本科生发了SCI论文,不知道同学们感受如何。发SCI达到硕士博士水准了!!!反正小编已经崇拜地差点要放下手机,远离WIFI了·······

同是本科生,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话说当时,物电院的本科生们正在认真看书,期末考试要来了呀,紧张!突然,一道祥云飘过——14年才上任的文双春院长喊他们去实验室“逛一逛”:为了提高你们的科研能力,你们可以进入大牛导师的团队,和研究僧一样做实验,发论文,打打酱油也是可以的呀!有四十五个导师的项目可供选择。

惊呆了,真的吗?于是,歘歘歘(chua), 202名有志青年报名参加。别以为人家是玩玩,据物电院学生办公室统计,到12月初,已有五位本科生以第一作者次序成功发表论文,还是SCI级别的,两位本科生成功申请专利,另有七篇论文正在审稿中。

憋说话,小编的棒棒糖掉了~

小编满含热泪,约院长喝了会儿茶

小编:

这个计划的初衷是什么?

院长:

本科生做科研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国内的北大清华南大也都有本科生发论文的,只是涉及的面不一样。

湖大的本科生本来素质就不错,我们又是研究型大学,按理说研究型大学考研加出国深造率应该在百分之七十左右,现在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

也与现在的大环境有关,现在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科研就是培养创新能力最好的方式。

小编:

您觉得本科生适合做科研吗?会不会有点早?

院长:

历史上伟大的发明创造大部分都是在30岁以前完成的。

小编:

会不会和专业课学习有冲突呢?

院长:

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现在本科生课余时间其实很多,大部分耗在了玩手机和打游戏上,为什么不拿来创新呢?

小编:

本科生是在做导师的项目,不是自己的idea?

院长:

是这样的,绝大多数都是导师的idea,本科生对这个领域了解不深,还不能发现问题。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但是你们现在还发现不了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会慢慢发现问题,研究生都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小编:

这个计划选拔学生时有什么特殊要求吗?

院长:

这个计划可以随意选择老师,不感兴趣可以换项目,open式动态式。

我们努力把这个计划做得让你们感兴趣,就跟打游戏一样,你先得有兴趣,喜欢,然后还得让你有成就感,不进阶谁去玩?这就回归了科研的本质:兴趣驱动!

在这个计划中,老师是不计工作量的,只有极少的“后补偿”,做得好的发点奖励。无私付出,一切为了培养学生,向学术精神和师德师魂致敬!

小编:

有没有想过推广?

院长:

这属于一个特色,还只实行一年,我知道它会越来越好.但是每个院的实际情况不一样,推广是学校的事。无意推广,做好自己。

小编:

希望学校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吗?

院长:

学校给予经济支持有利有弊,要是给经费,可能会有势利因素进去了,产生PK现象,就违背了初衷,当然后面做得好的给予奖励是可行的。

最后,文院长还给我们说了个故事:伊丽莎白女王一次去视察格林尼治天文台,听说那里的天文学家工资很低,想给他们涨工资,结果这些科学家说:“千万别,要是涨了,在这的就不是天文学家,而是混混了。”

为了更全面的了解该计划,我们采访了刘建军老师。

刘老师,您好。我想问一下您当初为什么参加这个计划?

湖大生源优质且研究型大学应该培养一些更为优秀的人才,我在去年给2012级电科上课的时候就鼓励他们做科研。像国内不少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科研做得还不错。

您如何评价这个计划?

物电院的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计划刚实施一年,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目前,真正投入本科生指导的老师,其实不是很多,有待政策或制度的不断调整和完善,也需要一个摸索的过程。

那您觉得这个计划具体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呢?比如:如何鼓励每个老师真正投入去指导关心本科生的成长与发展。那您觉得这个项目有什么优势呢?

让学生自主报名,然后培养兴趣,如果是培养不了兴趣那也可以退出。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不存在兴趣或无相关潜力,也是一种收获。

那您觉得在全校推广如何?

全校推广是有必要,将来一定会培养一大批大师。

是不是只有学霸才能做科研呢?目前科研出成果的本科生有什么特质?

学霸和科研能力不能完全划等号。特质在于专注不浮躁。

然而,这个问题同学们又是怎么看的呢?

物电亮亮:最初是因为保研要看这个,兴趣这个还是弄着看吧,可能参加了一段时间后就感兴趣了。反正事不多,干点有意义的事也挺好。

物电研: 我觉得去了也不懂人家说啥,感觉没啥存在感。毕竟学的东西不够,只能平时看看论文啥的。

电气逗比: 可以提前接触研究生的生活也挺好的,就是觉得可能实施的过程中会有很多问题。希望院里也能有相关的活动吧。

新影刘: 对于文科生来说,这个计划估计没什么用吧,主要是理科生做科研啊。

化工糖糖: 对科研没什么兴趣,对这个计划也并不了解,不知道院里有没有相关政策。

文双春

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983年9月至1987年6月,湖南师范大学物理系物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1年9月至1994年6月,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学科教学论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1999年3月至2001年12月,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光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2002年3月至今,在湖南大学工作。期间于2002年3月至2012年6月,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原计算机与通信学院)工作,任副院长;2012年7月至今,在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工作,任副院长,2014年10月起,任院长。

主要从事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教学,以及光学与光电子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973计划”和“863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或课题1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SCI论文160余篇,Google Scholar统计被引4000余次、H指数33;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70余名。

刘建军

2013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空间光学工程研究中心(隶属于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并获光学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13年9月受聘于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助理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已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Opt. Lett.、Photonic. Nanostruct. Fund. Appl.、Solid State Commun.、Appl. Opt.、Microelectron. Eng.、Opt. Commun.等学术刊物上发表10篇SCI论文,1篇EI综述论文,且获授权4项中国发明专利,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并获湖南大学青年教师成长计划资助,主讲2门本科生课程。

所在科研基地为“微纳光电器件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从事或拟开展基于光子晶体、等离激元、石墨烯、纳米线及非线性材料等的微纳光子学器件设计及其理论、实验与应用研究。微纳光子学器件涉及且不限于:透镜、微腔、光波导元器件及传感器、耦合器、调制器、探测器、激光器及光纤传感器。

小编有话说

此计划可以培养创新能力,还营造了学术氛围,体验一下科研,不感兴趣可以撤,感兴趣就做下去,万一发了SCI呢~~

我院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计划取得丰硕成果

2015-11-23

作者:

浏览量: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背景下,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引起了高度的关注和重视,为了积极推进本科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2015年3月,物电院启动实施 “优秀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计划”,第一批列出课题40余项,吸收200余名本科学生加入到老师的研究项目中。

在此项计划开展实施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本科生已发表12篇论文,其中4篇SCI二区论文。2012级何勇礼、2014级刘振兴的学术论文《Higher order laser mode converters with dielectric metasurfaces》被光学顶级杂志《Optics Letters》(影响因子为3.292刊物录稿同时,何勇礼的另一篇论文 《Realization of spin-dependent splitting with arbitrary intensity patterns based on all-dielectric metasurfaces》则在美国《Applied Physics Letters 》上见刊。其余同学的论文也都在《光学学报》、《Optics Express》等著名刊物发表。

据悉,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计划着重于本科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严格实行教师与本科生进行双向选择,建立团队;研究生与本科生一对一辅导计划,跟随科研能力提升计划进行辅导学习;组织和提倡学生参加各类实践创新大赛,增强学生实战比赛能力;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走访,通过参观生产流程、生产工艺,借鉴生产技术、管理技能等,提高专业知识能力。参加该计划的本科生通过定期参加学术汇报组会、与导师、研究生博士生等交流、动手做实验等方式加入到课题组的研究之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计划是一项致力于提升学生科研能力的措施,是一条让学生获取创新精神和创造精神的途径,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热情和创作灵感。作为物电院的重点工作,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计划拉近了科研与本科生的距离,激励同学们在能力范围之内,发挥专业优势,尝试着进行学术研究。同时,学院的政策与资金支持,为提高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更优秀的科研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让创新创业蔚然成风。

(周晨怡 杨伟峰 供稿)

同学,院长喊你到实验室来一下(转载自微信公众号iScience)

近日听说有物电院的本科生发了SCI论文,不知道同学们感受如何。发SCI达到硕士博士水准了!!!反正小编已经崇拜地差点要放下手机,远离WIFI了·······

同是本科生,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话说当时,物电院的本科生们正在认真看书,期末考试要来了呀,紧张!突然,一道祥云飘过——14年才上任的文双春院长喊他们去实验室“逛一逛”:为了提高你们的科研能力,你们可以进入大牛导师的团队,和研究僧一样做实验,发论文,打打酱油也是可以的呀!有四十五个导师的项目可供选择。

惊呆了,真的吗?于是,歘歘歘(chua), 202名有志青年报名参加。别以为人家是玩玩,据物电院学生办公室统计,到12月初,已有五位本科生以第一作者次序成功发表论文,还是SCI级别的,两位本科生成功申请专利,另有七篇论文正在审稿中。

憋说话,小编的棒棒糖掉了~

小编满含热泪,约院长喝了会儿茶

小编:

这个计划的初衷是什么?

院长:

本科生做科研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国内的北大清华南大也都有本科生发论文的,只是涉及的面不一样。

湖大的本科生本来素质就不错,我们又是研究型大学,按理说研究型大学考研加出国深造率应该在百分之七十左右,现在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

也与现在的大环境有关,现在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科研就是培养创新能力最好的方式。

小编:

您觉得本科生适合做科研吗?会不会有点早?

院长:

历史上伟大的发明创造大部分都是在30岁以前完成的。

小编:

会不会和专业课学习有冲突呢?

院长:

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现在本科生课余时间其实很多,大部分耗在了玩手机和打游戏上,为什么不拿来创新呢?

小编:

本科生是在做导师的项目,不是自己的idea?

院长:

是这样的,绝大多数都是导师的idea,本科生对这个领域了解不深,还不能发现问题。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但是你们现在还发现不了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会慢慢发现问题,研究生都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小编:

这个计划选拔学生时有什么特殊要求吗?

院长:

这个计划可以随意选择老师,不感兴趣可以换项目,open式动态式。

我们努力把这个计划做得让你们感兴趣,就跟打游戏一样,你先得有兴趣,喜欢,然后还得让你有成就感,不进阶谁去玩?这就回归了科研的本质:兴趣驱动!

在这个计划中,老师是不计工作量的,只有极少的“后补偿”,做得好的发点奖励。无私付出,一切为了培养学生,向学术精神和师德师魂致敬!

小编:

有没有想过推广?

院长:

这属于一个特色,还只实行一年,我知道它会越来越好.但是每个院的实际情况不一样,推广是学校的事。无意推广,做好自己。

小编:

希望学校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吗?

院长:

学校给予经济支持有利有弊,要是给经费,可能会有势利因素进去了,产生PK现象,就违背了初衷,当然后面做得好的给予奖励是可行的。

最后,文院长还给我们说了个故事:伊丽莎白女王一次去视察格林尼治天文台,听说那里的天文学家工资很低,想给他们涨工资,结果这些科学家说:“千万别,要是涨了,在这的就不是天文学家,而是混混了。”

为了更全面的了解该计划,我们采访了刘建军老师。

刘老师,您好。我想问一下您当初为什么参加这个计划?

湖大生源优质且研究型大学应该培养一些更为优秀的人才,我在去年给2012级电科上课的时候就鼓励他们做科研。像国内不少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科研做得还不错。

您如何评价这个计划?

物电院的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计划刚实施一年,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目前,真正投入本科生指导的老师,其实不是很多,有待政策或制度的不断调整和完善,也需要一个摸索的过程。

那您觉得这个计划具体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呢?比如:如何鼓励每个老师真正投入去指导关心本科生的成长与发展。那您觉得这个项目有什么优势呢?

让学生自主报名,然后培养兴趣,如果是培养不了兴趣那也可以退出。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不存在兴趣或无相关潜力,也是一种收获。

那您觉得在全校推广如何?

全校推广是有必要,将来一定会培养一大批大师。

是不是只有学霸才能做科研呢?目前科研出成果的本科生有什么特质?

学霸和科研能力不能完全划等号。特质在于专注不浮躁。

然而,这个问题同学们又是怎么看的呢?

物电亮亮:最初是因为保研要看这个,兴趣这个还是弄着看吧,可能参加了一段时间后就感兴趣了。反正事不多,干点有意义的事也挺好。

物电研: 我觉得去了也不懂人家说啥,感觉没啥存在感。毕竟学的东西不够,只能平时看看论文啥的。

电气逗比: 可以提前接触研究生的生活也挺好的,就是觉得可能实施的过程中会有很多问题。希望院里也能有相关的活动吧。

新影刘: 对于文科生来说,这个计划估计没什么用吧,主要是理科生做科研啊。

化工糖糖: 对科研没什么兴趣,对这个计划也并不了解,不知道院里有没有相关政策。

文双春

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983年9月至1987年6月,湖南师范大学物理系物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1年9月至1994年6月,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学科教学论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1999年3月至2001年12月,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光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2002年3月至今,在湖南大学工作。期间于2002年3月至2012年6月,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原计算机与通信学院)工作,任副院长;2012年7月至今,在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工作,任副院长,2014年10月起,任院长。

主要从事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教学,以及光学与光电子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973计划”和“863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或课题1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SCI论文160余篇,Google Scholar统计被引4000余次、H指数33;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70余名。

刘建军

2013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空间光学工程研究中心(隶属于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并获光学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13年9月受聘于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助理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已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Opt. Lett.、Photonic. Nanostruct. Fund. Appl.、Solid State Commun.、Appl. Opt.、Microelectron. Eng.、Opt. Commun.等学术刊物上发表10篇SCI论文,1篇EI综述论文,且获授权4项中国发明专利,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并获湖南大学青年教师成长计划资助,主讲2门本科生课程。

所在科研基地为“微纳光电器件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从事或拟开展基于光子晶体、等离激元、石墨烯、纳米线及非线性材料等的微纳光子学器件设计及其理论、实验与应用研究。微纳光子学器件涉及且不限于:透镜、微腔、光波导元器件及传感器、耦合器、调制器、探测器、激光器及光纤传感器。

小编有话说

此计划可以培养创新能力,还营造了学术氛围,体验一下科研,不感兴趣可以撤,感兴趣就做下去,万一发了SCI呢~~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湖南大学南校区

邮政编码: 410082

行政办公室:0731-88822332

学生工作办:0731-88821986

教学科研办:0731-888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