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葛子义,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
时 间:2025年10月17日16:30
地 点:物电学院A栋414
联系人:鲁兵安
讲座摘要:有机太阳能电池(OSC)具有低价、柔性、半透明和易于大面积制备等优点,在便携式电子产品充电、BIPV和可穿戴电子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OSC的效率主要取决于界面层、活性层和器件工艺等三个要素。首先,我们创新性开发了非共轭小分子电解质界面材料,突破了单结富勒烯OSC10%效率瓶颈。在活性层材料方面,制备了系列新型非富勒烯受体,利用共混调节活性层形貌和吸光光谱,获得了单结超过20%效率的非富勒烯OSC;此外,制备了新型小分子给体材料,通过分子结构调控和溶剂退火等器件处理工艺,获得了16.3%效率的全小分子OSC。在柔性器件工艺上,制备了高效率无ITO柔性OSC。在OSC的应用研究方面,制备了高效率柔性半透明OSC,并应用于模拟温室,用于植物生长,实现光伏共享。最近,通过晶种策略,制备的单结刚性OSCs效率达到20.4%,大面积组件效率17.68%(15cm2),是发表时国际上报道的OSC组件的最高效率。
主讲人简介:葛子义,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二级研究员、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浙江省能源光电子工程研究中心主任。1999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2004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化学所,2005年至2009年分别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神奈川大学和澳大利亚新南维尔士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受聘于华东理工大学教授。2010年加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目前主要从事有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和OLED研究。近年来在Nature Photonics、Chem. Soc. Rev.、Joule、Nature Commun.、Sci. Adv.、Adv. Mater.、Angew. Chem.、Energy Environ. Sci.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70多项。撰写Springer出版社等中英文专著4部。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基金委重点、基金委区域联合基金重点、5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等。获得2016年“中国光学重要成果奖”、2018和2022年度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2022年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先后担任Science China Chemistry、The Innovation、InfoMat等期刊编委,兼任浙江省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国际会议(ICOOE)大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