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超表面量子光场调控

创建于2025年10月14日 星期二作者 : 李萍 浏览量 :

主讲人:张吉化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研究员

  间:2025年10月16日 14:00

  点:物电A栋414

联系人:罗海陆


讲座摘要:光子在多种量子体系中拥有可光速远距离传输、相干时间长、易操控等优势,但是传统的量子光学器件大都基于块状玻璃或晶体材料,不利于系统小型化和大规模实现。近年来,基于亚波长厚度的微纳结构阵列调控光场的超表面成为了解决这一重要问题的理想平台。本报告将介绍基于非线性超表面的超薄量子光源和基于线性超表面的光子态表征。第一部分将基于铌酸锂超表面中的自发参量下转换过程产生纠缠光子对,利用超表面中支持的光学共振模式增强光子对产生和控制输出光子态实现不同维度的纠缠,然后基于超表面空间纠缠光源实现量子成像。第二部分将基于单个硅超表面光栅实现超稳定的多端口量子干涉仪,并用于实时测量两个光子在所有自由度的全同性。


主讲人简介:张吉化,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研究员,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广东省青年BJ人才。2016年获得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双博士学位,2016-2023年先后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量子和集成微纳光子学研究,在相关领域共发表SCI论文63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Science Advances、Light、Optica、Advanced Materials、Nano Letters等期刊发表论文27篇,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做口头报告29次包括16次特邀报告。


超表面量子光场调控

2025-10-14

作者:张吉化

浏览量:

主讲人:张吉化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研究员

  间:2025年10月16日 14:00

  点:物电A栋414

联系人:罗海陆


讲座摘要:光子在多种量子体系中拥有可光速远距离传输、相干时间长、易操控等优势,但是传统的量子光学器件大都基于块状玻璃或晶体材料,不利于系统小型化和大规模实现。近年来,基于亚波长厚度的微纳结构阵列调控光场的超表面成为了解决这一重要问题的理想平台。本报告将介绍基于非线性超表面的超薄量子光源和基于线性超表面的光子态表征。第一部分将基于铌酸锂超表面中的自发参量下转换过程产生纠缠光子对,利用超表面中支持的光学共振模式增强光子对产生和控制输出光子态实现不同维度的纠缠,然后基于超表面空间纠缠光源实现量子成像。第二部分将基于单个硅超表面光栅实现超稳定的多端口量子干涉仪,并用于实时测量两个光子在所有自由度的全同性。


主讲人简介:张吉化,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研究员,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广东省青年BJ人才。2016年获得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双博士学位,2016-2023年先后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量子和集成微纳光子学研究,在相关领域共发表SCI论文63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Science Advances、Light、Optica、Advanced Materials、Nano Letters等期刊发表论文27篇,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做口头报告29次包括16次特邀报告。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湖南大学南校区

邮政编码: 410082

行政办公室:0731-88822332

学生工作办:0731-88821986

教学科研办:0731-888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