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上海交通大学激光等离子体加速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

创建于2019年12月16日 星期一作者 : 科研办 浏览量 :

 

主讲人:陈民,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时  间:2019年12月20日15:00-16:00
地  点:物电学院A栋219
联系人:余金清


 

讲座摘要:超短超强激光与气体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可以激发大幅的等离子体尾波,该结构可以承载比传统射频腔加速器高1000倍的加速电场,极具潜力成为下一代超紧凑型加速器的加速结构,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本报告将主要介绍过去五年上海交通大学激光等离子体实验室在激光尾波加速和辐射相关方面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进展,包括基于离化注入的高品质电子注入技术,基于弯曲等离子体通道的新型尾波加速级联方案,基于等离子体波荡器的受控辐射方案。同时,我们将介绍未来五年实验室在激光加速方面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双束数百太瓦激光及靶场系统的建设,已有高品质电子加速和高能级联加速的实验验证,以及基于尾场加速的汤姆逊散射伽马源以及QED等离子体物理的研究。

 

 

 

主讲人简介:陈民,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教授。2002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改试点班;2007年博士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光物理实验室;2007-2009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理论物理系做洪堡博士后研究;2009-2012年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2012年加入上海交通大学。主要从事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理论和数值模拟研究,包括数值模拟程序开发、激光固体靶作用中超热电子产生及离子加速研究、激光等离子体尾波加速及辐射、激光固体靶作用高次谐波产生、基于激光等离子体的强太赫兹辐射、QED等离子体物理等。近年来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激光尾波加速及辐射方面,包括:首次研究了尾波加速中离化注入方案,大大降低尾场加速电子注入难度,提升能散和发射度品质;提出基于弯曲等离子体通道的尾波加速级联方案,电子束注入效率接近100%;提出等离子体波荡器方案,使得激光尾波辐射可调谐性大幅增加。迄今与合作者共发表SCI论文130余篇(包括11篇Physical Review Letters,2篇Nature Photonics, 1篇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1篇Nature Communications),引用超过2800次,H因子29。已授权发明专利4项,申请发明专利1项。曾获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蔡诗东等离子体物理奖,亚太物理学会等离子体分会青年科学家奖(U40奖)等。作为负责人正在承担和已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面上项目、青年项目、863课题及上海浦江人才项目多项。

 

上海交通大学激光等离子体加速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

2019-12-16

作者:陈民

浏览量:

 

主讲人:陈民,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时  间:2019年12月20日15:00-16:00
地  点:物电学院A栋219
联系人:余金清


 

讲座摘要:超短超强激光与气体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可以激发大幅的等离子体尾波,该结构可以承载比传统射频腔加速器高1000倍的加速电场,极具潜力成为下一代超紧凑型加速器的加速结构,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本报告将主要介绍过去五年上海交通大学激光等离子体实验室在激光尾波加速和辐射相关方面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进展,包括基于离化注入的高品质电子注入技术,基于弯曲等离子体通道的新型尾波加速级联方案,基于等离子体波荡器的受控辐射方案。同时,我们将介绍未来五年实验室在激光加速方面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双束数百太瓦激光及靶场系统的建设,已有高品质电子加速和高能级联加速的实验验证,以及基于尾场加速的汤姆逊散射伽马源以及QED等离子体物理的研究。

 

 

 

主讲人简介:陈民,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教授。2002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改试点班;2007年博士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光物理实验室;2007-2009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理论物理系做洪堡博士后研究;2009-2012年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2012年加入上海交通大学。主要从事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理论和数值模拟研究,包括数值模拟程序开发、激光固体靶作用中超热电子产生及离子加速研究、激光等离子体尾波加速及辐射、激光固体靶作用高次谐波产生、基于激光等离子体的强太赫兹辐射、QED等离子体物理等。近年来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激光尾波加速及辐射方面,包括:首次研究了尾波加速中离化注入方案,大大降低尾场加速电子注入难度,提升能散和发射度品质;提出基于弯曲等离子体通道的尾波加速级联方案,电子束注入效率接近100%;提出等离子体波荡器方案,使得激光尾波辐射可调谐性大幅增加。迄今与合作者共发表SCI论文130余篇(包括11篇Physical Review Letters,2篇Nature Photonics, 1篇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1篇Nature Communications),引用超过2800次,H因子29。已授权发明专利4项,申请发明专利1项。曾获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蔡诗东等离子体物理奖,亚太物理学会等离子体分会青年科学家奖(U40奖)等。作为负责人正在承担和已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面上项目、青年项目、863课题及上海浦江人才项目多项。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湖南大学南校区

邮政编码: 410082

行政办公室:0731-88822332

学生工作办:0731-88821986

教学科研办:0731-888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