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基于有机物电极的电池体系

创建于2019年10月22日 星期二作者 : 科研办 浏览量 :

主讲人:王永刚,复旦大学教授
时  间:2019年10月27日11:30-12:10
地  点:物电学院A栋219
联系人:鲁兵安

 

 

讲座摘要:具有共轭结构的有机物的C=O 基团能够通过可逆的烯醇化过程储存电荷(如C=O + Li+ + e- ↔ C-O-Li ),因此可以被用做电极活性材料。与传统电极相比,有机物电极不受金属矿产储量的限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性,更为重要的是,部分有机物分子或聚合物表现出低毒或环境友好的特性。本文将介绍课题组在有机物电极电荷储存机制方面的研究工作, 具体包括单价(Li+/Na+)、多价(Mg2+/Zn2+) 金属阳离子和质子(H+)的可逆储存所涉及的界面电化学,并利用这些储能机制和相应的界面特性,发展出一系列具有超长寿命且环保低毒的水系有机物电池[1-7],能够在超低温条件下工作的电池体系[8-9],以及基于有机物电极质子缓存机制的分步-无膜电解水技术[10-13]。

 

 

 

主讲人简介:王永刚,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2007年至2010年获得日本学术振兴会研究基金,在日本国立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做博士后。2010年12月起就职于复旦大学。主要从事化学电源电极界面电化学和新型化学电源体系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共发表SCI论文 163篇,总被引用12259 次, H-Index:59 (http://www.researcherid.com/rid/K-4767-2017)。通讯/一作文章包括 Science adv.(1), Nature Commun. (3), Nature Chemistry (1), Angew. Chem. Int. Ed. (13), Adv. Mater. (6), Joule (2), Chem (1), Energy & Environ. Sci. (6), Adv. Energy Mater. (5), Adv. Funct. Mater. (4)。荣获2014年度国际电化学委员会应用电化学奖,2015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二完成人),2016年度中国锂电青年研究奖等奖项就,2017年中国电化学青年奖。于2016年获得国家自然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的资助,任ACS Applied Energy Materials 副主编,以及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期刊的Editorial Advisory Board member.

基于有机物电极的电池体系

2019-10-22

作者:王永刚

浏览量:

主讲人:王永刚,复旦大学教授
时  间:2019年10月27日11:30-12:10
地  点:物电学院A栋219
联系人:鲁兵安

 

 

讲座摘要:具有共轭结构的有机物的C=O 基团能够通过可逆的烯醇化过程储存电荷(如C=O + Li+ + e- ↔ C-O-Li ),因此可以被用做电极活性材料。与传统电极相比,有机物电极不受金属矿产储量的限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性,更为重要的是,部分有机物分子或聚合物表现出低毒或环境友好的特性。本文将介绍课题组在有机物电极电荷储存机制方面的研究工作, 具体包括单价(Li+/Na+)、多价(Mg2+/Zn2+) 金属阳离子和质子(H+)的可逆储存所涉及的界面电化学,并利用这些储能机制和相应的界面特性,发展出一系列具有超长寿命且环保低毒的水系有机物电池[1-7],能够在超低温条件下工作的电池体系[8-9],以及基于有机物电极质子缓存机制的分步-无膜电解水技术[10-13]。

 

 

 

主讲人简介:王永刚,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2007年至2010年获得日本学术振兴会研究基金,在日本国立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做博士后。2010年12月起就职于复旦大学。主要从事化学电源电极界面电化学和新型化学电源体系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共发表SCI论文 163篇,总被引用12259 次, H-Index:59 (http://www.researcherid.com/rid/K-4767-2017)。通讯/一作文章包括 Science adv.(1), Nature Commun. (3), Nature Chemistry (1), Angew. Chem. Int. Ed. (13), Adv. Mater. (6), Joule (2), Chem (1), Energy & Environ. Sci. (6), Adv. Energy Mater. (5), Adv. Funct. Mater. (4)。荣获2014年度国际电化学委员会应用电化学奖,2015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二完成人),2016年度中国锂电青年研究奖等奖项就,2017年中国电化学青年奖。于2016年获得国家自然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的资助,任ACS Applied Energy Materials 副主编,以及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期刊的Editorial Advisory Board member.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湖南大学南校区

邮政编码: 410082

行政办公室:0731-88822332

学生工作办:0731-88821986

教学科研办:0731-888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