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杜小龙,德国哥廷根大学博士
时 间:2018年10月18日16:00
地 点:物电学院A栋316
联系人:钟义
讲座摘要:超轻轴子是一种质量极小的标量粒子,其质量约为 〖10〗^(-22) eV。作为暗物质的候选者之一,超轻轴子在大尺度上(>10 kpc)与标准冷暗物质模型的预言一致;但在更小的尺度上(小于 Jeans 长度),超轻轴子暗物质模型展现出一些独有的特性。另一方面,超轻轴子暗物质模型中,量子压强阻止了暗物质晕的进一步塌缩,因而在中心处形成一个平坦而致密的核。为了研究超轻轴子暗物质模型下的结构形成,先前的文献中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方法。这些方法主要通过求解薛定谔-泊松方程或者其流体对应形式来模拟宇宙的结构形成,因此受限于超级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在这个报告中,我将着重介绍另外一种方案—半解析模型。与直接数值模拟相比,半解析模型可以节省大量的运算时间。
主讲人简介:杜小龙,德国哥廷根大学博士,即将前往卡内基天文台,与半解析模型专家Andrew Benson 一起继续博士后研究。杜小龙对修改引力理论,数值相对论和宇宙的大尺度结构形成有着浓厚的兴趣。博士期间,他和合作者 Jens Niemeyer, Christoph Behrens, Bodo Schwabe 一起,运用半解析模型,对超轻轴子暗物质模型下的结构形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结果可以广泛应用到其它相关的研究中,用于与观测对比给出对轴子质量的限制。他的拟谱方法代码,最早用于研究孤子核在潮汐力下的演化,现在被用来模拟宇宙早期轴子 Minicluster 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