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在国际顶级刊物上发表研究成果
创建于2017年11月14日 星期二作者 : 物理学院 浏览量 :
日前,我院潘安练教授领导的纳米光子材料与器件交叉研究团队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突破了超长全无机钙钛矿纳米线的定向生长及其光电器件制备,该研究是钙钛矿纳米线生长与光电功能领域的重要突破。研究成果以“Directional Growth of Ultralong CsPbBr3 Perovskite Nanowires for High-Performance Photodetectors”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IF=13.8,文章链接: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jacs.7b08818)上,论文第一作者为潘安练教授指导的博士留学生Muhammad Shoaib。

近年来,卤化物钙钛矿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的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因具有载流子扩散长度长、光吸收系数大、量子产率高等优点,在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激光器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由于其独特的光、电等性质,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其中,钙钛矿纳米线的可控制备及其光探测器件成为最受关注的热点。

大面积的生长或组装具有定向排列的半导体纳米线是下一代集成器件的重要基础,而定向地生长超长钙钛矿纳米线是其迈向集成器件实际应用的关键一步。当前,尽管采用液相法,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纳米线的大面积定向排列已取得进展,然而由于其较差的空气稳定性等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实际应用。最近兴起的全无机钙态矿材料,在空气稳定性方面具有显著的提高,然而由于无机钙钛矿较低的溶解度以及更为复杂的Cs-Pb-Br相图,液相法制备超长的定向无机钙钛矿纳米线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
面对这一难题,潘安练教授领衔的纳米光子材料与器件交叉研究团队Muhammad Shoaib和张学红等采用先进化学气相沉积技术,以蓝宝石为生长衬底,通过控制生长压强这一关键参数,实现了超长全无机钙钛矿纳米线的定向生长,并进一步实现了基于该材料的高性能光波导与光电探测器件阵列,该研究成果将为钙态矿材料的宏观制备与集成光子器件应用奠定了基础。
留学生Muhammad Shoaib来自巴基斯坦,目前在我校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攻读博士学位。该生是我校2013年招收的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学生。来校攻读学位的几年来,该学生研究工作非常认真,克服了工作和生活上的重重困难,节假日经常坚持加班工作,不断取得全面的进步。他此次发表的文章,是近年我校留学生首次实现在国际顶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