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徐红星院士为学院师生作学术报告

创建于2019年01月21日 星期一作者 : 科研办 浏览量 :

      1月19日下午,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徐红星院士应邀来校指导,为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师生做题为“等离激元光子学和纳米光学基本问题研究”的学术报告。徐红星院士是单分子表面增强光谱和等离激元光子学领域的开创者之一,在实验上首次发现金属纳米结构间隙的巨大电磁场增强效应,开创了纳米光芯片研究的新方向。

 

 

      在报告中,徐院士针对光学和光谱学领域新的重要分支——纳米光学/等离激元光子学,阐述了其未来在信息、生物、能源等领域带来的众多突破性变革。重点介绍了纳米间隙等离激元耦合效应的发现过程,以及在单分子拉曼光谱、亚皮米纵向距离分辨等超灵敏传感方面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基于纳米间隙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在检测传染性疾病、食品安全、环境检测等领域的应用。
      徐院士的报告生动形象,深入浅出,从基础的理论研究到实际的技术应用,生动系统地为全院师生介绍了世界前沿学科,使大家深切意识到基础理论研究对技术应用带来的革新,扩宽了师生在光学领域的视野,开阔了学术思维。

 

 

      相关链接:徐红星,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江特聘教授,2006年杰青,2010年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2013年获得饶毓泰物理奖,2016年获中国光学重要成果奖,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实验上首次发现了金属纳米结构间隙的巨大电磁场增强效应,是超灵敏光谱传感的基础;首次实现了纳米光逻辑,开创了纳米光芯片研究的新方向;最近把等离激元共振的灵敏度提高到亚皮米精度。发表论文180余篇,SCI引用13000余次,单篇引用超过1000次的两篇(分别是1999年PRL,当年PRL被引最高的两篇文献之一;2000年PRE,当年PRE被引最高文献,被选为PRE的里程碑论文),单篇超过100次的37篇,h因子59;2014-2018年连续入选中国高被引科学家榜。在等离激元光子学领域国际系列会议(SPP,NFO,SPIE,FOP)中,任FOP国际会议的大会主席,其它三大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最近任高登研究会议(GRC)Plasmonically-Powered Processes国际会议首届大会主席。

 

 

 

徐红星院士为学院师生作学术报告

2019-01-21

作者:李萍

浏览量:

      1月19日下午,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徐红星院士应邀来校指导,为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师生做题为“等离激元光子学和纳米光学基本问题研究”的学术报告。徐红星院士是单分子表面增强光谱和等离激元光子学领域的开创者之一,在实验上首次发现金属纳米结构间隙的巨大电磁场增强效应,开创了纳米光芯片研究的新方向。

 

 

      在报告中,徐院士针对光学和光谱学领域新的重要分支——纳米光学/等离激元光子学,阐述了其未来在信息、生物、能源等领域带来的众多突破性变革。重点介绍了纳米间隙等离激元耦合效应的发现过程,以及在单分子拉曼光谱、亚皮米纵向距离分辨等超灵敏传感方面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基于纳米间隙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在检测传染性疾病、食品安全、环境检测等领域的应用。
      徐院士的报告生动形象,深入浅出,从基础的理论研究到实际的技术应用,生动系统地为全院师生介绍了世界前沿学科,使大家深切意识到基础理论研究对技术应用带来的革新,扩宽了师生在光学领域的视野,开阔了学术思维。

 

 

      相关链接:徐红星,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江特聘教授,2006年杰青,2010年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2013年获得饶毓泰物理奖,2016年获中国光学重要成果奖,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实验上首次发现了金属纳米结构间隙的巨大电磁场增强效应,是超灵敏光谱传感的基础;首次实现了纳米光逻辑,开创了纳米光芯片研究的新方向;最近把等离激元共振的灵敏度提高到亚皮米精度。发表论文180余篇,SCI引用13000余次,单篇引用超过1000次的两篇(分别是1999年PRL,当年PRL被引最高的两篇文献之一;2000年PRE,当年PRE被引最高文献,被选为PRE的里程碑论文),单篇超过100次的37篇,h因子59;2014-2018年连续入选中国高被引科学家榜。在等离激元光子学领域国际系列会议(SPP,NFO,SPIE,FOP)中,任FOP国际会议的大会主席,其它三大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最近任高登研究会议(GRC)Plasmonically-Powered Processes国际会议首届大会主席。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湖南大学南校区

邮政编码: 410082

行政办公室:0731-88822332

学生工作办:0731-88821986

教学科研办:0731-888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