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罗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
时 间:2024年4月28日 15:30
地 点:物电学院A栋316
联系人:余金清 戴凌云
讲座摘要:超级陶粲装置是运行在2~7GeV能区的超高亮度正负电子对撞机,其峰值亮度达到现有同类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II的100倍,将为我国以陶粲能区高能物理为牵引的基础科学前沿研究及相关高新技术研发提供核心支撑平台与人才培养基地。另一方面,超级陶粲装置的高亮度需求对国内外现有的加速器和探测器技术带来了重大挑战,应对这些挑战不仅可以满足大装置前沿研究的需要,而且能够推动相关产业升级、带动经济发展。在安徽省、合肥市支持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牵头组建了攻关团队,针对相关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问题,从原理、技术、仪器设备等方面开展了预先研究,相关的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大装置前沿项目和超级陶粲装置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先后获得立项。超级陶粲装置加速器的核心任务是实现超高亮度,由于束流的强烈集体效应和沙漏效应等影响,通过采用双环小角度、多束团、提高有效流强的传统方法来提升对撞亮度的方案已无法满足需求;攻关团队完成了初步物理设计,未来的超级陶粲装置对撞机将采用大Piwinski角加Crab Waist方案,压缩对撞点βy函数,实现设计亮度。物理设计的需要对束流的精确测量与稳定性技术、高品质束流源技术和对撞区超导磁铁技术等都提出了比当前大装置成熟工程技术更严苛的要求,项目组针对这些关键技术展开研究,给出了初步技术思路。
主讲人简介:罗箐,博士,副教授,九三学社安徽省委科技委委员。2004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系获电子信息工程学士学位,2009年于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获博士学位。长期致力于加速器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如提出下一代高亮度正负电子对撞机设计新思路、相比传统方案在调节灵活性和性价比上有明显优势,发展基于谐振腔的直线加速器束流测量技术、突破传统监测器无法在线测量的瓶颈等。主持纵向科研课题10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总经费逾千万。发表论文70余篇,获专利4项。在合肥光源重大升级改造、合肥先进光源预研等多个大科学装置工作中担任系统级负责人;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如香山科学会议、国际未来加速器委员会先进束流动力学研讨会、中国物理学会年会等多次做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2018-2023年,担任下一代高亮度正负电子对撞机预研加速器召集人,组织完成加速器初步概念设计报告;2023年,被遴选为安徽省、中科大共同支持的超级陶粲装置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总经费约3.8亿)的加速器分总体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