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3
作者:
浏览量:
5月12日,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组织开展全院教职工“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专题讨论交流会。院党委书记刘渊主持会议,全体院领导,系、中心主任、支部书记,各系、中心教师代表等30人参加现场会议,其他教职工线上参加。
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集中学习研讨。
专题讨论交流会现场。
院长文双春认为,讨论“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重在“落实”。要紧扣“双一流”背景,从个人、专业、学院三个层面展开讨论。要对标一流人才培养,从不同层面分别总结好的做法,找准差距、问题和困难所在,提出解决方式、方法和建议。要在如何衡量人才培养质量、如何衡量教师的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如何将教师的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与教师的考核、评优、聘任、职称晋升关联等方面形成共识和建设性意见,为学院“十四五”规划制定和相关人事制度修订提供参考。
副院长陈克求认为,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过程,教师是关键。一是要建立教师考核和评价的长效机制,激发每一位教师投身到人才培养工作中的热情和积极性;二是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支持,以“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计划”为平台,实施“同心”计划,促进青年教师发展与学生成才深度契合,共同成长;三是要抓好专业、课程团队和一流课程建设,深入探索教学模式改革,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将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起来,建立教学、科研与育人合一的多元化课程教育模式,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性一流本科人才。
副院长赵楚军认为,在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过程中,要将立德树人内化到学院建设和管理各个方面,要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的服务和保障,要在学院的考核和分配等政策和规章制度上体现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
副院长廖蕾认为,要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加快调整梳理学校、学院评价体系,既注重量化指标,更注重人才培养、研究成果的实效性,培养人才既要激励,也要约束,建议探索人才培养的淘汰机制。
院长助理、教学实验中心主任秦志辉认为,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重在构建一流人才培养新格局。一流教师具有教学能力外,关键要拥有一流的思想和格局,把一定的教研或科研成果融于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有利于培养出各个领域创新引领性人才。
专题讨论交流会现场。
应用物理系党支部书记、系副主任蔡孟秋认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培养一流人才首先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把德育贯穿到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着力构建“三全”育人长效机制。
应用物理系主任冯页新认为,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仅需要院系从培养计划修订、教学管理规范、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等方面做好规划,建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更需要每一位老师在日常课堂教学、实验培训、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上精耕细作,把提升教学质量落到实处。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党支部书记、系副主任张明认为,教书育人是大学教师的首要职责,要增强教师的责任和担当,履行好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回归教师本职,将立德树人融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打造有品质的教育教学体系。
应用物理系教师刘全慧认为,要把“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计划”融入课堂教学。老师要教研合一,教书要创造出新的观念,而科研成果要深入到课堂;学生要学研合一,学习到自己能动手的程度,钻研要成为一种学习手段。
刘渊作总结发言指出,要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忘教师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学院将全面梳理汇聚各系(中心)、支部提交的专题书面报告和老师们会上提出的观点、意见、建议、措施,切实做好顶层设计,确定“路线图”,绘好“时间表”,制定“任务书”,全力构建物电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与质量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