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刘全慧:知行合一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创建于2020年04月29日 星期三作者 : 物理学院综合办 浏览量 :

要使学生进入状态,老师首先要入戏!

要把科研的元素深植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

让学生在教材中发现自己个性化的学术兴奋点。

……

一提到科研育人,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刘全慧教授的话匣子就打开了,语速快且金句频出。

在科研领域中,他是硕果累累的科学家;在课程教学里,他是润物无声的引路人。


undefined

刘全慧教授。


这是唯一正确而高效的途径!


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推行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计划后,激起了刘全慧强烈的共振。刘全慧说:要想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达到科研育人,就必须这样做。此项计划的核心思想不但吻合他的教学理念,而且正是他三十余年科研实践成果丰硕的法宝。

早在1990年到湖南大学来当老师的时候,刚刚硕士毕业的刘全慧就提出将科研作为教学途径。他不断在自己的课堂上实践教学和科研的激烈碰撞,提出新的教学理念。他尽可能是每次课都独立成篇,引入一些新鲜的科研材料,在每节课的最后总要留几分钟让同学们提问。

深入课程,深耕教材。学生们五花八门的想法在刘全慧的鼓励下,就像滴滴答答的雨露,经过富集、提炼、升华、相变,慢慢提纯成了一篇篇的论文,发表在各种杂志和刊物上。发表是必须的!刘全慧认为,对刚接触科研不久的学生来说,发表文章带来的成就感会成为他们向科学高峰攀登的重要动力,你要让学生知道努力会被看到


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教书是老师的天职,然而把书教到什么程度可以称之为教好了?刘全慧对这个问题有独特的见解。

《礼记·中庸》中有一句话说: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这句话的含义是,诚一不贰具有化育万物的能力。刘全慧这样解释:我是一个物理学至上主义者,曲解一下这里的为物二字为深挖物理。那么这句话可以表达为,直到培养出来真正的物理学家,才算教书教到位了。这句话一直被刘全慧铭刻心间,鼓舞自己继续以科研作为桥梁,引领更多年轻的学生向物理学的古老而神圣的殿堂不断进军。


undefined

刘全慧教授与指导的本科生胡樑栋、连丁坤。


很多学生在刘全慧的指导下,往往在本科阶段就已经颇有建树。2013级的本科生胡樑栋和连丁坤两位同学在刘全慧的带领下,做出了突出的科研贡献。当时为了一鼓作气完成研究,2016年春节他们都没有回家过年,留在学校推演公式。仅仅两个多月时间,在刘全慧的指导下,胡樑栋、连丁坤用微分几何和哈密顿力学的语言基本完成了论文,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欧洲物理杂志C辑》在线发表,并入选2016年度湖南教育十大新闻人物。

这些高水平的科研不是我的追求,仅仅是一个教学效果。刘全慧谦逊地说。以教学为起点,却收获科研上的硕果累累,显然这并不是一种常规的人才培养方式。这并不奇怪,刘全慧开怀一笑,人类社会的任何一个实践或者一个事件,你着眼的地方、着手的地方和真正达到效果的地方,永不是在一条线上。


undefined

刘全慧教授。


在二阶导数处看问题


刘全慧认为,速度的速度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一些资深的科学家,具有很高的速度,但是速度的速度很小,这说明生命力正在衰落。老师教导学生,就是要瞄准学生速度的速度的培养。用物理学的语言,速度的速度就是加速度,牛顿第二定律认为加速度正比于力!广而言之,速度的速度就是一个表观函数的二阶导数。

正如高明的棋手可以看到尚未展现的棋局,老师应该深刻认识到学生成长的速度的速度,也就是学生指数增长的能力。学生可以很稚嫩,但老师必须鼓励和保护学生来之不易的热情,对学生不成熟的思考、不准确的表达、不标准的格式……刘全慧一个字一个字修改过去,再一个字一个字教给学生。很多学生的论文,就是在刘全慧这种手把手的引导下脱胎成型,最终得以发表的。

虽然工作量堪称繁重,但刘全慧坚持事必躬亲,他说:这里面包含了科研的一整套能力,例如创造性思维、文字表达能力、社交沟通能力乃至心理调节能力等等。而这些都是学生在今后的科研道路上必不可少的绝世武功

我习惯在二阶导数处看问题。刘全慧说,教小孩走路很累,但我瞄准的是他们具有越走越快的能力。


刘全慧最近在读《传习录》,知要到行的程度才叫知,行要到知的程度才叫行,这才叫知行合一,刘全慧说,对老师来说,教书要创造出新的观念才能称之为教,而科研创造要深入到课堂才能称之为研,老师要教研合一;对学生来说,学习到自己能动手的程度才能称之为学,而钻研要成为一种学习手段的时候才能称之为研,学生要学研合一。后者,就是我理解的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计划的一个重要目的。


来源:转湖南大学新闻网http://news.hnu.edu.cn/info/1102/21501.htm

窗体底端



刘全慧:知行合一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2020-04-29

作者:

浏览量:

要使学生进入状态,老师首先要入戏!

要把科研的元素深植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

让学生在教材中发现自己个性化的学术兴奋点。

……

一提到科研育人,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刘全慧教授的话匣子就打开了,语速快且金句频出。

在科研领域中,他是硕果累累的科学家;在课程教学里,他是润物无声的引路人。


undefined

刘全慧教授。


这是唯一正确而高效的途径!


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推行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计划后,激起了刘全慧强烈的共振。刘全慧说:要想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达到科研育人,就必须这样做。此项计划的核心思想不但吻合他的教学理念,而且正是他三十余年科研实践成果丰硕的法宝。

早在1990年到湖南大学来当老师的时候,刚刚硕士毕业的刘全慧就提出将科研作为教学途径。他不断在自己的课堂上实践教学和科研的激烈碰撞,提出新的教学理念。他尽可能是每次课都独立成篇,引入一些新鲜的科研材料,在每节课的最后总要留几分钟让同学们提问。

深入课程,深耕教材。学生们五花八门的想法在刘全慧的鼓励下,就像滴滴答答的雨露,经过富集、提炼、升华、相变,慢慢提纯成了一篇篇的论文,发表在各种杂志和刊物上。发表是必须的!刘全慧认为,对刚接触科研不久的学生来说,发表文章带来的成就感会成为他们向科学高峰攀登的重要动力,你要让学生知道努力会被看到


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教书是老师的天职,然而把书教到什么程度可以称之为教好了?刘全慧对这个问题有独特的见解。

《礼记·中庸》中有一句话说: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这句话的含义是,诚一不贰具有化育万物的能力。刘全慧这样解释:我是一个物理学至上主义者,曲解一下这里的为物二字为深挖物理。那么这句话可以表达为,直到培养出来真正的物理学家,才算教书教到位了。这句话一直被刘全慧铭刻心间,鼓舞自己继续以科研作为桥梁,引领更多年轻的学生向物理学的古老而神圣的殿堂不断进军。


undefined

刘全慧教授与指导的本科生胡樑栋、连丁坤。


很多学生在刘全慧的指导下,往往在本科阶段就已经颇有建树。2013级的本科生胡樑栋和连丁坤两位同学在刘全慧的带领下,做出了突出的科研贡献。当时为了一鼓作气完成研究,2016年春节他们都没有回家过年,留在学校推演公式。仅仅两个多月时间,在刘全慧的指导下,胡樑栋、连丁坤用微分几何和哈密顿力学的语言基本完成了论文,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欧洲物理杂志C辑》在线发表,并入选2016年度湖南教育十大新闻人物。

这些高水平的科研不是我的追求,仅仅是一个教学效果。刘全慧谦逊地说。以教学为起点,却收获科研上的硕果累累,显然这并不是一种常规的人才培养方式。这并不奇怪,刘全慧开怀一笑,人类社会的任何一个实践或者一个事件,你着眼的地方、着手的地方和真正达到效果的地方,永不是在一条线上。


undefined

刘全慧教授。


在二阶导数处看问题


刘全慧认为,速度的速度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一些资深的科学家,具有很高的速度,但是速度的速度很小,这说明生命力正在衰落。老师教导学生,就是要瞄准学生速度的速度的培养。用物理学的语言,速度的速度就是加速度,牛顿第二定律认为加速度正比于力!广而言之,速度的速度就是一个表观函数的二阶导数。

正如高明的棋手可以看到尚未展现的棋局,老师应该深刻认识到学生成长的速度的速度,也就是学生指数增长的能力。学生可以很稚嫩,但老师必须鼓励和保护学生来之不易的热情,对学生不成熟的思考、不准确的表达、不标准的格式……刘全慧一个字一个字修改过去,再一个字一个字教给学生。很多学生的论文,就是在刘全慧这种手把手的引导下脱胎成型,最终得以发表的。

虽然工作量堪称繁重,但刘全慧坚持事必躬亲,他说:这里面包含了科研的一整套能力,例如创造性思维、文字表达能力、社交沟通能力乃至心理调节能力等等。而这些都是学生在今后的科研道路上必不可少的绝世武功

我习惯在二阶导数处看问题。刘全慧说,教小孩走路很累,但我瞄准的是他们具有越走越快的能力。


刘全慧最近在读《传习录》,知要到行的程度才叫知,行要到知的程度才叫行,这才叫知行合一,刘全慧说,对老师来说,教书要创造出新的观念才能称之为教,而科研创造要深入到课堂才能称之为研,老师要教研合一;对学生来说,学习到自己能动手的程度才能称之为学,而钻研要成为一种学习手段的时候才能称之为研,学生要学研合一。后者,就是我理解的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计划的一个重要目的。


来源:转湖南大学新闻网http://news.hnu.edu.cn/info/1102/21501.htm

窗体底端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湖南大学南校区

邮政编码: 410082

行政办公室:0731-88822332

学生工作办:0731-88821986

教学科研办:0731-888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