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工作办法的通知》(教学厅〔2020〕12 号)和《湖南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实施办法》(湖大教字[2021]15号)(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等相关文件精神,为做好我院2025年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的推荐工作,特制定本工作细则。
一、学院推荐工作小组
组 长:文双春、刘渊
组 员:秦志辉、赵楚军、王宪思、邹艳红、蔡孟秋、项元江、田锐、彭薪羽、夏宇
签字领导:秦志辉
二、推荐对象
本细则适用对象为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各专业根据国家普通本科招生计划录取的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
三、推荐名额分配原则
根据学校下拨的推免生名额,按照各专业人数比例分配。按比例计算的推免名额数一律取整,由小数位产生的名额数调配由学院推荐工作小组根据专业建设情况决定。
国家专项计划(包括支教团、补偿计划等)推免生名额由学校按国家相应政策分配至相关推荐单位。
四、基本推荐条件
应满足《实施办法》第九条规定的推荐条件,其中前三年所属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中规定课程(选修课程除外)清单见附件1:《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2025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前三年应修课程清单》。
五、推免生遴选总成绩计算要求及评定办法
根据推免生遴选总成绩择优推荐。推免生遴选总成绩由学业综合成绩和专项评价成绩相加组成。
学业综合成绩满分为100分,按核心课程(学门核心、学类核心、专业核心)初修成绩的加权平均分计算。纳入学业综合成绩计算的课程清单见附件2:《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2025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前三年核心课程清单》。由学校(学院)根据正式协议派出对外交流学习的学生交流期间所修课程不纳入推荐的课程范围。
专项评价成绩由专项评价成绩(一)和专项评价成绩(二)组成。专项评价成绩(一)不超过3分,包括科研成果、竞赛获奖、荣誉表彰、志愿服务、国际组织实习,按照从严从紧的原则,根据专项评价成绩加分标准确定具体加分分值;认定学生的科研成果与竞赛获奖,原则上仅限学生本科阶段在核心期刊上以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与学业相关的科研论文,作为主力成员参加与学业相关的国内权威科研竞赛(全国赛)并获得三等奖以上奖励(国际赛事参照执行)。学生与直系亲属或学历、职称、职务明显高于本人者合作的科研成果、竞赛奖项等仅作为参考,不纳入学生本人推免遴选综合评价成绩计算体系。专项评价成绩(二)包括学生本科期间参军入伍服兵役、获得双创三大赛、体育艺术类比赛国家级及以上奖励,具体加分细则按《实施办法》附件执行。专项评价成绩(一)加分标准、湖南大学A类竞赛清单见附件3。
注:计算学业成绩时每门课程成绩取课程初修成绩(不考虑补考、重修所取得的课程成绩)。
六、成绩排名规则
各专业学生(含退伍学生)按照推免生遴选总成绩从高到低排序。
学生遴选总成绩相同时,先根据专项评价成绩计算排名;若专项评价成绩相同,再按前三年应修课程清单(附件1)初修成绩的加权平均分计算排名。
七、推荐工作基本程序
(一)学院公示学业综合成绩排名;
(二)学院发布报名通知,学生自愿报名,提交申请材料,逾期未提交书面申请者,视为自动放弃推免资格;
(三)学院进行资格初审;
(四)学院对初审合格学生的专项评价成绩进行评定;
(五)学院对初审合格学生的专项评价成绩进行公示;
(六)学院公示初审合格学生的推免生遴选总成绩;
(七)学院推荐工作小组审议拟定推免生预选名单;
(八)学院对推免生预选名单在学院网站公示7天;
(九)公示无异议后按程序将相关材料报学校教务处;
(十)学生是否获得推免生资格,以学校公示为准。
八、监督与复议
(一)纪检监察部门对学院推免生推荐遴选工作进行全程监督。
(二)学生对推荐结果持有异议,可在学院名单公示期间,向学院推荐工作小组申请复议,复议程序按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三)申请复议学生如对学院复议结果不服,可向学校推免生遴选工作领导小组申诉。
九、其他
(一)获得推荐资格学生须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履行相应手续,未履行规定手续者,视为自动放弃推荐资格。
(二)学生获得推荐资格后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其推荐资格:
1、在申请推免过程中弄虚作假者;
2、研究生入学前未取得学士学位或本科毕业证书者;
3、有违法违纪行为者。
十、附 则
本细则自公布之日起实行。本院原相关文件与本细则规定不符的,以本细则为准。本细则执行过程中若与学校文件冲突的,则按学校文件执行。
本细则由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推荐工作小组负责解释。
附件1: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2025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前三年应修课程清单
附件2: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2025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前三年核心课程清单
附件3: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专项评价成绩(一)加分标准、湖南大学A类竞赛清单。
附件4: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重点学术期刊目录。
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
2024年3月
附件1:
物电院2025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前三年应修课程清单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序号 |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分 |
1 |
通识必修 (25.5学分)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3 |
2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3 |
3 |
思政实践 |
1 |
4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3 |
5 |
形势与政策1-6 |
1.5 |
6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 |
7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 |
8 |
计算与人工智能概论 |
4 |
9 |
体育(1)(2)(3)(4) |
4 |
10 |
学门核心 (24学分) |
高等数学A(1) |
5 |
11 |
高等数学A(2) |
5 |
12 |
线性代数A |
3 |
13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 |
3 |
14 |
普通物理A(1) |
3 |
15 |
普通物理A(2) |
3 |
16 |
普通物理实验A |
2 |
17 |
学类核心 (29学分) |
电路 |
3 |
18 |
电路实验 |
1 |
19 |
模拟电子技术 |
3 |
20 |
数字电子技术 |
3 |
21 |
电子技术实验 |
2 |
22 |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
2 |
23 |
电磁场与电磁波 |
3 |
24 |
量子力学 |
2 |
25 |
信号与系统 |
3 |
26 |
射频电路与系统 |
2 |
27 |
微机原理及其应用 |
3 |
28 |
物理光学 |
2 |
29 |
专业核心 (13学分) |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导论课 |
1 |
30 |
固体物理 |
2 |
31 |
半导体物理 |
2 |
32 |
电子器件基础 |
3 |
33 |
光电子学 |
2 |
34 |
半导体集成电路 |
3 |
35 |
集中实践 (13学分) |
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 |
3 |
36 |
机电技术创新实训 |
2 |
37 |
机电技术综合实训 |
3 |
38 |
微机原理与单片机综合实验 |
1 |
39 |
集成电路设计实验 |
1 |
40 |
电子设计综合训练 |
1 |
41 |
数字系统综合实验 |
2 |
|
|
总课程数:41门 |
总学分:104.5 |
应用物理学专业
序号 |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分 |
1 |
通识必修 (25.5学分)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3 |
2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3 |
3 |
思政实践 |
1 |
4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3 |
5 |
形势与政策1-6 |
1.5 |
6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 |
7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 |
8 |
计算与人工智能概论 |
4 |
9 |
体育(1)(2)(3)(4) |
4 |
10 |
学门核心 (22学分) |
高等数学A(1) |
5 |
11 |
高等数学A(2) |
5 |
12 |
线性代数A |
3 |
13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 |
3 |
14 |
普通物理实验A |
2 |
15 |
数学物理方法 |
4 |
16 |
学类核心 (34学分) |
力学 |
3 |
17 |
热学 |
2 |
18 |
电磁学 |
3 |
19 |
光学 |
3 |
20 |
理论力学 |
3 |
21 |
原子物理学 |
3 |
22 |
电动力学 |
4 |
23 |
量子力学 |
4 |
24 |
电路分析 |
2 |
25 |
电路实验 |
1 |
26 |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
3 |
27 |
近代物理实验 |
3 |
28 |
专业核心(13.5学分)
|
应用物理专业导论 |
1 |
29 |
激光原理与应用(全英文) |
3 |
30 |
固体物理 |
3 |
31 |
光电子学基础 |
3 |
32 |
计算物理 |
2 |
33 |
应用物理专业综合实验(1) |
1.5 |
34 |
集中实践 (5学分) |
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 |
3 |
35 |
工程训练A |
1 |
36 |
计算物理程序与设计 |
1 |
|
|
总课程数:36 |
100 |
附件2:
物电院2025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前三年核心课程清单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序号 |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分 |
1 |
学门核心 (24学分) |
高等数学A(1) |
5 |
2 |
高等数学A(2) |
5 |
3 |
线性代数A |
3 |
4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 |
3 |
5 |
普通物理A(1) |
3 |
6 |
普通物理A(2) |
3 |
7 |
普通物理实验A |
2 |
8 |
学类核心 (29学分) |
电路 |
3 |
9 |
电路实验 |
1 |
10 |
模拟电子技术 |
3 |
11 |
数字电子技术 |
3 |
12 |
电子技术实验 |
2 |
13 |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
2 |
14 |
电磁场与电磁波 |
3 |
15 |
量子力学 |
2 |
16 |
信号与系统 |
3 |
17 |
射频电路与系统 |
2 |
18 |
微机原理及其应用 |
3 |
19 |
物理光学 |
2 |
20 |
专业核心 (13学分) |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导论课 |
1 |
21 |
固体物理 |
2 |
22 |
半导体物理 |
2 |
23 |
电子器件基础 |
3 |
24 |
光电子学 |
2 |
25 |
半导体集成电路 |
3 |
|
|
总课程数:25门 |
总学分:66 |
应用物理学专业
序号 |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分 |
1 |
学门核心 (22学分) |
高等数学A(1) |
5 |
2 |
高等数学A(2) |
5 |
3 |
线性代数A |
3 |
4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 |
3 |
5 |
普通物理实验A |
2 |
6 |
数学物理方法 |
4 |
7 |
学类核心 (34学分) |
力学 |
3 |
8 |
热学 |
2 |
9 |
电磁学 |
3 |
10 |
光学 |
3 |
11 |
理论力学 |
3 |
12 |
原子物理学 |
3 |
13 |
电动力学 |
4 |
14 |
量子力学 |
4 |
15 |
电路分析 |
2 |
16 |
电路实验 |
1 |
17 |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
3 |
18 |
近代物理实验 |
3 |
19 |
专业核心(13.5学分)
|
应用物理专业导论 |
1 |
20 |
激光原理与应用(全英文) |
3 |
21 |
固体物理 |
3 |
22 |
光电子学基础 |
3 |
23 |
计算物理 |
2 |
24 |
应用物理专业综合实验(1) |
1.5 |
|
|
总课程数:24 |
69.5 |
附件3:
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专项评价成绩(一)加分标准、湖南大学A类竞赛清单
一、专项评价成绩(一)加分标准(总分不超过3分)
类别 |
分值 区间 |
说明 |
竞赛获奖 |
0-0.8 |
竞赛获奖加分累计不超过0.8分,具体加分规则如下: 1.A类竞赛获奖(除专项评价成绩二所列以外): ①国家级:一等奖(金奖)及以上加0.2分,二等奖(银奖)加0.1分,三等奖(铜奖)加0.05分; ②省部级:一等奖(金奖)及以上加0.05分,二等奖(银奖)加0.02分,三等奖(铜奖)加0.01分。 2.其他说明: ①A类竞赛清单见附件:湖南大学A类竞赛清单。 ②A类竞赛(国家级“双创三大赛”):一等奖(金奖)排名第六及以后名次加0.2/(n-5)分;二等奖(银奖)排名第五及以后名次加0.1/(n-4)分;三等奖(铜奖)排名第四及以后名次加0.05/(n-3)分进行。 ③获奖项目为团队项目时,若排名有先后,则加分原则按照排名第二完成人为第一完成人的加分数值乘以60%;排名第三完成人及以后者,均按第一完成人的成绩乘以40%。若获奖项目为团队项目,且排名无先后,则加分原则 根据排名第n名次序,按照所规定总分的1/n分配(n≤5)。④同一项目不累计,只取最高值。 |
科研成果 |
0-0.8 |
科研成果累计加分不超0.8分,具体加分规则如下: 1.以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在本学科一流期刊公开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一篇加0.2分; 2.以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在本学科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一篇加0.1分。 本学科一流期刊为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重点学术期刊目录期刊(附件4);本学科核心期刊为学院重点学术期刊目录以外学术期刊。 |
荣誉表彰 |
0-0.6 |
荣誉表彰累计加分不超0.6分,具体加分规则如下: 1.国家级:大学期间获得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其中一项者,加0.6分;获全国三好学生、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者加0.3分; 2.省部级:大学期间获省三好学生、省优秀学生干部、省优秀共产党员、省优秀共青团员等,每一项加0.1分。 同一项目不累计,只取最高值。 |
志愿服务 |
0-0.2 |
志愿服务累计加分不超过0.2分,具体加分规则如下: 圆满完成具有国内国际重大影响活动的志愿服务或在志愿服务中表现突出、在全国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者,由校团委按照从严从紧的原则认定并确定具体加分分值。 |
国际组织实习 |
0-0.6 |
大学期间参加并完成国家留学基金委认可的国际组织实习项目,累计加分不超0.6分,具体加分规则如下: 1.12个月及以上加0.6分; 2.6个月及以上,12个月以下,加0.3分; 3.3个月及以上,6个月以下,加0.1分。 |
二、湖南大学A类竞赛清单
(根据湖南大学教务处2020年度认定的A类学科竞赛执行)
本科生A类省级竞赛
1 |
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
2 |
“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
3 |
“挑战杯”湖南省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
4 |
湖南省创新创业大赛 |
5 |
湖南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
6 |
湖南省大学生力学竞赛 |
7 |
湖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
8 |
湖南省大学生工业设计竞赛 |
9 |
湖南省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 |
10 |
湖南省大学生物理竞赛 |
11 |
湖南省大学生写作竞赛 |
12 |
湖南省大学生数学竞赛 |
13 |
湖南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实验与创新设计竞赛 |
14 |
湖南省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 |
15 |
湖南省大学生现代物流设计竞赛 |
16 |
湖南省大学生企业模拟经营竞赛 |
17 |
湖南省大学生物联网应用创新设计竞赛 |
18 |
湖南省大学生城乡规划设计竞赛 |
19 |
湖南省大学生日语演讲比赛 |
20 |
湖南省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 |
21 |
湖南省大学生电子商务大赛 |
22 |
湖南省大学生测绘综合技能大赛 |
23 |
湖南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
24 |
湖南省大学生财务大数据应用能力竞赛 |
25 |
湖南省大学生智能导航科技创新大赛 |
26 |
湖南省大学生模拟法庭大赛 |
27 |
湖南省大学生风景园林学科竞赛 |
28 |
湖南省大学生可持续建筑设计竞赛 |
29 |
湖南省大学生工程综合训练大赛 |
本科生A类国家级竞赛
1 |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
2 |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
3 |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
4 |
ACM-ICPC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 |
5 |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
6 |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
7 |
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 |
8 |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
9 |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
10 |
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 |
11 |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
12 |
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 |
13 |
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 |
14 |
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 |
15 |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
16 |
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 |
17 |
外研社全国大学生英语系列赛-英语演讲、英语辩论、英语写作、英语阅读 |
18 |
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年会展示 |
19 |
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RoboCon |
20 |
“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 |
21 |
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 |
22 |
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 |
23 |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 |
24 |
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 |
25 |
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 |
26 |
两岸新锐设计竞赛“华灿奖” |
27 |
中国高校计算大赛-大数据挑战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移动应用创新赛、网络技术挑战赛 |
28 |
中国机器人大赛暨 RoboCup 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 |
29 |
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 |
30 |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 |
31 |
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赛、铸造工艺设计赛、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赛、起重机创意赛 |
32 |
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33 |
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 |
34 |
“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 |
35 |
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 |
36 |
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 |
37 |
中美青年创客大赛 |
38 |
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 |
39 |
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 |
40 |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 |
41 |
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竞赛 |
42 |
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 |
43 |
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中国大学生电动方程式汽车大赛、中国大学生无人驾驶方程式大赛 |
44 |
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 |
45 |
全国国际商务专业学位创新创业精英挑战赛 |
46 |
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 |
47 |
史学新秀奖 |
附件4:
物电院重点学术期刊目录
期刊分类 |
期刊名称 |
备注 |
A类期刊 |
A1 |
Nature |
|
Science |
|
A2 |
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
|
Physical Review X |
|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
|
Nature Physics |
|
Nature Review Physics |
|
Nature Photonics |
|
Nature Nanotechnology |
|
Nature Electronics |
|
Nature Materials |
|
Nature Energy |
|
Nature Astronomy |
|
Nature Chemistry |
|
Nature Methods |
|
Nature Sustainability |
|
B类期刊 |
B1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
Science Advances |
|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
|
B2 |
Physical Review A |
|
Physical Review B |
|
Physical Review C |
|
Physical Review D |
|
Physical Review E |
|
Physical Review Research |
|
Physical Review Accelerators and Beams |
|
Physical Review Applied |
|
Physical Review Fluids |
|
Physical Review Materials |
|
Physical Review Physics Education Research |
|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
|
Applied Physics Reviews |
|
Physics Today |
|
Physics Reports-Review Section of Physics Letters |
|
Reports on Progress in Physics |
|
Advances in Physics |
|
Journal of High Energy Physics |
|
Progress in Particle and Nuclear Physics |
|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C |
|
Nuclear Fusion |
|
Annual Review of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
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s |
|
Optica |
|
Advances in Optics and Photonics |
|
Optics Letters |
|
Nano Letters |
|
Advanced Materials |
|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
|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
|
ACS Nano |
|
Progress in Quantum Electronics |
|
Laser & Photonics Reviews |
|
Proceeding of the IEEE |
|
IEEE International Electron Devices Meeting (IEDM) |
|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
|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
|
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 |
|
IEEE Journal of Solid-State Circuits |
|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
|
IEEE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 |
|
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Quantum Electronics |
|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 and System I: Regular Papers |
|
Science Bulletin |
|
Science China-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 |
|
Science China-Information Science |
|
C类期刊 |
|
1.除A类和B类外,物理学(Physics)大类分区三区及以上期刊。 2.除A类和B类外,电气与电子(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E)类分区三区及以上期刊。 3.除A类和B类外,其他学科大类分区二区及以上期刊。 4.以上各种情况未包括的国内物理学和电子信息类四区及以上期刊。 |
期刊分区依据评价前最新的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表确定。 |